棠姐這輩子最怕兩件事,一變胖,二變黑
偏偏紫外線完全沒再跟你客氣的,特別是夏天的時候,真的是很逼人,出門已經包的跟粽子一樣了,紫外線還是可以穿透一切讓你變黑,甚至害你長斑,難怪美白和淡斑產品賣的這麼好~
不知道妹妹們是不是跟棠姐有一樣的疑惑,市面上琳瑯滿目的美白淡斑產品,有的寫美白有的寫淡斑,是有什麼差別呢?
雖然這疑問在棠姐心裡已經很久很久,但也一直沒什麼動力去搞清楚,直到朋友問了棠姐:SKII的小燈泡跟小銀瓶有什麼差別?哪個比較好用?不禁讓棠姐沉思,對阿~這兩個差在哪?
SKII小燈泡的官方名稱是超肌因鑽光淨白精華;小銀瓶則是超肌因阻黑淨斑精華,從名稱上來判斷,貌似一個是全臉美白,一個則是加強淡斑,棠姐看很多部落客跟Youtube評測也都是這樣說,也不能說他們講的不對,只是並不是非常正確。
如果妹妹們有習慣看保養品的成份的話,會發現美白保養品跟淡斑保養品的成份非常的像,不外乎就是果酸、水楊酸、熊果素、維生素C、左旋C等等,有時候明明成份看上去都一樣但品名卻不一樣,讓人挑選的時候很困惑阿~
其實美白淡斑產品的名稱是有法規規定的,我們經常可以在架上看到美白產品名稱裡面使用淨白、亮白、嫩白、潤白、瞬白、透白……等等之類的詞,反而很少看到“美白”這兩個字,這是因為台灣的法規規定如果要用到“美白”這個字眼,產品裡面必須含有規定的13種美白成份至少一種並且添加到規定量才可以訴求美白功效,所以很多品牌為了規避法規就用一些類似的名詞來替代,像是淨白、亮白等這些字眼就算產品裡面完全沒有美白成份,品名跟文案也都可以寫。
而對於’’斑’’的規定就更嚴格了,只要寫到斑這個字,不管是淨斑、祛斑、除斑、淡斑……等等,只要有’’斑’’這個字就一定要有衛福部規定的美白成份支持才可以,想了解衛福部規定的美白成份有哪些,可以參考下表:
名稱 |
限量 |
用途 |
維生素 C 磷酸鎂鹽 |
3% |
美白 |
麴酸 |
2% |
美白 |
維生素 C 糖苷 |
2% |
美白 |
熊果素 |
7% |
美白(製品中所含之不純物 Hydroquinone 應在 20ppm 以下) |
維生素 C 磷酸鈉鹽 |
3% |
美白 |
鞣花酸 |
0.50% |
美白 |
洋甘菊精 |
0.50% |
防止黑斑、雀斑 |
名稱 |
使用濃度 |
用途 |
二丙基聯苯二醇 |
0.50% |
抑制黑色素形成及防止黑斑雀斑, 美白肌膚。 |
傳明酸十六烷基酯 |
3 % |
抑制黑色素形成及防止黑斑雀斑, 美白肌膚。 |
傳明酸 |
2.0~3.0% |
抑制黑色素形成及 防止色素斑的 形成 |
甲氧基水楊酸鉀 |
1.0%~3.0% |
抑制黑色素形成及防止色素斑的形 成,美白肌膚 |
3-o-乙基抗壞血酸 |
1.0%~2.0% |
抑制黑色素形成及防止色素斑的形 成,美白肌膚 |
抗壞血酸四異棕櫚酸 酯(脂溶性維生素 C) |
3.0 % |
抑制黑色素形成。(含藥化粧品) |
所以~簡單說只要品名或文宣用了“美白”或“斑”這些字眼就表示該產品裡面一定有至少一個美白成份是足量的,基本上美白和淡斑的效果會比較好也會比較刺激一點,但這也不是說其他的產品就沒效,因為很多國外常用的美白成份並沒有被列入衛福部公告成份當中,所以就算是真的有美白功效也不能宣稱,棠姐真心建議妹妹們要學會看保養品的成份,才能選到適合自己膚質又有效的保養品。
最近棠姐又挖掘到一個美白淡斑新歡─DR.SHINE白金光采精華液,裡面有穀胱甘肽、熊果素、維生素C糖苷等有效的美白淡斑成份,棠姐自己實際使用大概兩個禮拜左右,皮膚真的有提亮,之前因為長痘痘留下的小痘疤顏色也有變淡,保溼效果不錯而且蠻溫和的,棠姐有時候擦美白的保養品兩頰靠近眼睛的地方會容易泛紅但這支不會,推薦皮膚暗沉、想變白的妹妹們去試試看,真的滿有感的喔~